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年節習俗 > 農曆春節

農曆春節

人日
我國的創世神話,也同《聖經》舊約中所描述的一般,我國傳說中有老公爺創造了生靈的順序,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初八是穀物。因此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
至於這個順序的來源與意義,大致是根據道家的傳說,到漢朝已經非常盛行了。《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兩漢魏晉時,人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用彩紙或金箔紙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可保家人平安。也有人把它戴在髮間,既是飾品,也可祈福避邪。春節時春草已發,據說將春草嫩芽採回來吃,可以袪疾強身。這種習俗應該已有相當的歷史,《夏小正》的「正月」篇上就曾提到,正月多採多種野菜為食。但到漢以後,才發展出七草羹的儀式,在正月初七選七種蔬菜做成湯來喝,這七種蔬菜包括芹菜、菠菜、青蔥、茴香、香蓳、大蒜等。這種儀式後來並沒有廣泛地流傳下來。到唐朝可能已演變成五辛盤,選五種有辛辣味的生菜切細絲來吃。七草羹的儀式傳到日本變成七草粥,到今天仍是他們重要的節慶習俗。日本的七草是:芹菜、薺菜、五行、田豐子、佛手、須須禾、蕙巴,只有芹、薺兩種和我國相同。日本煮七草的儀式十分隆重,前一天晚上就要洗淨準備,正月初七早上六點開始煮七草粥,主持者一邊喝一邊做。

拜天公─祭天
「敬天尊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固有信仰,這種信仰本源於天性,貫徹於所有風俗習慣之中,成為文化的骨幹。祭祀天地社稷,以前君主時代,本是帝王的特權,祭天有個專名,叫做「郊」,至今北平仍留有天壇的遺蹟,台灣地區有三十多座天公廟中,以彰化市內的元清觀、新竹市的天公壇、台南市的天壇等廟宇,較為華麗壯觀。「天公」的信仰,從福建、廣東以至台灣,最為深入普遍。新年行事的民歌中,都有「初九天公生」這一俗說,說天公於正月初九誕生。天公,據說就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為眾神最高統領,也是道教諸天尊之一。天公沒有偶像,即在廟宇中,亦祇有一個神牌,因為蒼蒼者天,抬頭即見,有了偶像反而不像,不過時代遷變,也有偶像,垂旒執圭,作古帝王形象。也有說天公即係三官中的天官。正月初九天公生日,祭典最為謹慎隆重。前一天,全家大小,要齋戒沐浴更衣,一到午夜時,即開始祭祀,由長至幼,三跪九叩。祭品如果用牲畜者,一定要用公雞,若是還願時,必須用全豬。叩畢焚燒一種特定的金紙叫做「天公金」,接著放鞭炮、送神。到了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或倒垃圾桶,以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