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
每年春節期間,台灣各地的大小廟宇,都有一項別緻的「建斗」儀式,是常見的民俗信仰活動。「建斗」是廟宇中常見的活動,祭典中所設的供桌,長達數丈,道場設有許多層的階梯,以供擺置斗燈,祭壇由下面到最上面,分別擺放寫著善男信女姓名的米斗,斗燈原是用米斗做的,才有此稱呼。斗燈是由信徒個人或家庭為單位捐斗,斗燈裡盛放白米之外,還放有一把劍、秤、尺、鏡和剪刀,稱為五寶。除了代表不同方位的天神之外,還象徵公平、消災、避邪、補運、光明。另外,也加上紅傘蓋和一盞油燈,並在案前供牲醴祈禱。拜斗的目的,在於攘境內邪魔,祈求上天賜福、合家平安。一般習俗,對於不是自己祖先的鬼魂,例如太歲、白虎等等,人們總是心懷懼怕,所以才到廟宇請代設「斗燈」,由道士作法唸經,祈福消災。作法後,將米斗內的米帶回家煮食,以求平安。據說斗燈內的燈火是不可熄滅的,倘若有熄滅之事,則對建斗的信徒是大為不利的。拜斗經費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斗主」,即善男信女的捐獻。斗燈分為個人斗、家庭斗、團體斗等,每人或每戶五百、一千、二千元不等,所捐款項不一,這是廟宇中一筆不少的收入。較著名的大廟,「禮斗」場面非常壯觀,也成了觀光客參觀的奇景。 乞龜 在每年元宵節,台灣地區有些寺廟舉辦乞龜,已有很多年歷史,尤其是在澎湖地區,已成為頗負盛名的傳統民俗。「龜」這種動物,在國人的觀念中,被視為吉祥動物,牠的壽命長久而超過人類,所以人們奉之以祈延年益壽。龜在宗教迷信中,由於具有長壽的特點,與靈驗的象徵,所以人們便產生了信仰壽龜的心理。 一般來說,台灣所製的龜狀祭品,雖然其代表長壽、吉祥的意義相同,但形狀有所殊異,製作也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共同點,就是將它刻意打扮成華麗、神聖的姿態,用龜當神前祭品,是祈求能夠「神」、「龜」同壽,以及平安、吉利。祭拜畢的祭龜帶回分食家人或親友,因此神明會在暗中庇佑平安。這種習俗已成為一種特殊的乞龜活動。乞龜者大都視自己的經濟狀況與祈求於神明的事情輕重,而決定求取神龜的大小。原則上,乞龜者要在第二年所祈求神明的事情應驗後加倍或增加重量償還。因此,按照加倍還龜的原則,神龜便愈做愈大。近年來,由於經濟發達,社會繁榮,民生樂利,還龜者出手大方,做幾百斤或一千台斤的大龜,在寺廟炫耀大出風頭,於是便出現一萬二千八百台斤重者,號稱世界最大、最重的米龜、粉龜。乞龜習俗該流傳,但應該摒棄比賽心理,而元宵乞龜習俗,更具有觀光價值。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