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modname

首頁 > 年節習俗 > 中元節

中元節

撰稿人:姜義鎮

中元節

在古代,人們相信神創造萬物,神監督著人間,掌握著人類的命運,人的福禍生死是由神安排的。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神身上,祈求神的恩賜,心甘情願做神的奴僕。中元節,又稱七月半、鬼節、解夏日等,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為了追荐舉行「盂蘭盆會」。我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佛外,還增加放河燈拯孤、照冥、祭祀祖先等活動。佛教過盂蘭盆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孝」和「仁」。至於原本是民間祭祀孤魂野鬼的普渡,則體現出我國民族古老的行善積德的傳統美德。在鄉村,過去把中元節視為祖宗的陰魂要回家的日子,這時期要為亡親燒紙錢,小孩少有上街,因為鬼最多:「七月半,鬼亂竄」!舊時官府也令道人設孤魂道場,超度陣亡將士。說鬼節,離不開閻王。閻王又叫閻羅,最初是印度神話中的掌管陰間之王。佛教傳入中國後,閻王在我國被衍生為十殿閻王。中元節的俗信俗行,是溶儒家、佛家、道家的意志於一爐,慎終追遠是謂「孝」,普渡沉淪是謂「仁」;它的內涵,是我國文化的核心。

普渡節

我國民間以農曆七月為「鬼月」,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三十日開鬼門,俗稱這一天「送鬼門」,也是所謂「地藏王誕辰」,所管轄的地獄門一同關閉。祭祀孤魂野鬼,是台灣民間的習俗。相傳一進七月,冥府鬼門大開,孤魂就來到人間,接受人間的祭祀,整整的一個月,台灣各地分別舉行大小不同的中元普渡。農曆六月三十日午夜以後,冥府鬼門大開,各住戶商舖也開始接待地獄放出的孤魂,家家門前,簷下都掛著圓形紙燈,一面寫「陰光普照」或「慶讚中元」,一面寫「路燈」,另有小字一行,上面寫弟子某某敬點。這種路燈是照引路途用的。由六月三十日起直點到七月底,日夜不斷。初一下午,每家在各自的門口祭祀孤魂,供上五味飯,包括魚、肉、雞、鴨和蔬果等,另外還有米糕,每種供物上各插一根香,然後焚燒紙衣、銀紙,稱為「拜門口」。中元舉行普渡的用意,不僅是請「好兄弟」(指陰間的孤魂野鬼)吃大拜拜,希望他們安安份份,莫在人間到處騷擾,最主要的藉著普渡祭拜的機會,代向閻羅王求情,請祂慈悲為懷,能夠讓這些好兄弟投胎轉世,脫離鬼域,回到陽間重新做「人」。

農曆七月為鬼月

在我國民間習俗,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農曆七月披著神秘而幽渺的外衣,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來。根據我國古老的傳說,只要六月三十日的亥時一過,冥府的鬼門關就會自動打開,讓陰間的鬼魂回返人世,此後的一個月之間,陽間就徘徊著無數的孤魂野鬼了。這些孤魂就是俗稱的「無緣精靈」,也就是我國民間通稱的「好兄弟」。鬼門關開放之後,陽間的人立刻就要擺起香案、供品,祭拜從陰間放出的鬼魂。通常,七月初一下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五味碗」,來祭拜往來的孤魂。所謂五味碗,是指魚、肉、雞、鴨和菜五種食品。除此之外,人們還會供奉糕、粿、水果等等,所有的祭品上都要插起一根香,然後再焚燒經衣、銀紙,給鬼魂們當做路費及禮品,這種習俗叫做「門口」七月初一下午,人們除了「門口」外,那些曾經因病或因故祈過願的人,還要在大門口的屋簷下掛著一盞燈,燈上寫著「慶讚中元」、「陰光普照」「超生普渡」等字句,這盞燈是給鬼魂引路用的。七月三十日是關鬼門的日子,俗稱「謝燈腳」。自七月一日起徘徊在陽間的孤魂,這一天必須回到冥府。於是,各廟宇拆去燈篙,民間舉行祭拜,送別各路孤魂。七月三十日午夜一到,所有屬於鬼月的活動,便都緩緩落幕。

中元節為地官生日

民間以農曆七月為「鬼月」,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三十關鬼門,相傳一進七月,冥府鬼門大開,孤魂就來到人間,接受人間的祭祀,整整的一個月。民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這是我國古老的節日,後來道家將自然界分成三層:天、地、水,每一層都有一位主管,並加以人格化,並賦予職責,成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分別為三位大帝的生日,民間又將古代的三位賢君分別擔任三位大帝,即堯為天官、舜為地官、禹為水官。由於他們主管三層世界,所以又稱「三界公」,亦稱「三官大帝」。中元節時,地官清虛大帝生日,來到人間,一方面考察人間善惡,另一方面接受民間祝慶,所以在當日有祭拜地官大帝的儀式,民間稱之「拜三界公」,每家都從中午開始在神佛和祖先的神位前供奉牲醴、焚香、燒金、鳴炮祭拜。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