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年節習俗

元宵節

正月十六掛紙

台灣習俗,在清明節前幾天,均可算是掃墓的期間。近年來,由於政府明文規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並且放假以便利在外遊子返鄉祭祖,於是,約定成俗,民間也就因勢而集中在風和日麗的清明節,紛紛率領家人到祖先墓地祭掃一番。苗栗縣客家聚落,元宵節過後的第一天開始,就是客家人士「掛紙」(掃墓的日子。為什麼客家人士會在農曆正月十六日上墳「掛紙」?說法有多種,但是比較合乎情理的解釋,應是向先人「辭行」的意思。苗栗地區客家人,其先民大都來自廣東,照說祭祖掃墓禮俗與大陸廣東原鄉相同,應該也是清明節前後,但苗栗縣客家人卻在元宵節後掃墓,其原因與生活節儉,和早期來台的客家先民艱苦創業的生活有關。據耆老表示,苗栗地區客家移民大都由廣東渡海來台,比福建來得晚,平地都已被盤据的情況下,晚到的客家人只好住山地定居、開墾土地,但因山區平地少,農作物不易生長,生活清苦,所以客家子弟為求生活,只好離鄉背井到都市謀生,難得返鄉一次,只有在較大的年節才返家團聚。客家人生性節儉,他們會利用年節購買的物品,留下來祭拜祖先,因此苗栗客家人也就逐漸改變習俗,在元宵節後第一天起到祖先墓上祭掃,然後離開家鄉再返回工作地工作謀生。

天穿日

地方的歲時習俗,反映著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事象。同時也表現出各種的文化意義,以及文化要素和文化價值兩方面。客家人歲時習俗的形成內容,包括傳統信仰、地方神明崇拜,及傳統歲序節俗,常受時間及空間的影響而有所差異。正月半(元宵節)之後第五天,即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舊時每逢這一天,客家各地農村婦女都要煎年糕(客語稱甜粄),用油煎成餅,然後,在上面插上針線,叫做「補天穿」。蘇東坡「一枚煎餅補天穿」之詩句,就是說此習俗。「天穿日」這一天,農村居民都不下地耕作,大家都休息,據說這天是女媧娘娘補天的日子,如果下地勞動,會觸犯天神。清代學者俞士燮關於「天穿日」考證說:「天」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補天穿」是祈求「雨水,屋無穿漏」的意思。而客家族群在「天穿日」這天,在煎甜粄上插上針線的做法,就是由此古俗傳承而來的。

補天穿

每年農曆一月二十日,叫做「天穿日」,在台灣的客家族群,到了這一天,都「甜粄」(年糕),用它來補天穿。古語說:「天穿食目珠金」,便是說,在這一天吃了甜粄的話,眼睛會變得更明亮。那麼,什麼叫做天穿呢?我國古代,便流傳下來這樣一個故事:在太古「女媧」統治中國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武力的諸侯,他的名字叫「共工」,由於他不服從女媧的命令,於是女媧派了大將祝融去征討共工。祝融和共工大戰一場,把共工打敗了,共工很是氣憤,竟頭撞山自殺了。共工原是個大力士,又是做天柱的能手,他負著支撐天的任務。共工死了,天柱就因而折斷,天傾倒了,也破了一個大洞,所以寒風凜冽,白天也昏暗冰冷,人們都受不了。於是,女媧就練出五色的大石塊,補好了天上的大洞,這就是補天穿的故事。補天穿的意思,也就是說,補好了天上的穿洞。天穿日在台灣是農曆一月二十日,這一天大家都停止一切工作,好好休息,所以客家習俗叫「嬲天穿」。古書《拾遺記》記載:「農曆一月二十日為天穿日,用紅線把煎好的甜粄,吊繫在屋頂,這就叫做補天穿,因為據說女媧娘娘是在這一天補好了天上的破洞。」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