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廟宇 > 淡水區

淡水鄞山寺

 
 
鄞山寺與客家的關係大概可由創建的歷史、及後來管理兩個角度來分析。
 
在創建的歷史上來看,鄞山寺的創建者為渡海來台的汀眾,也就是閩西汀州人。建廟時是由張鳴崗擔任總理一職,可知為最主要出力的人士。而捐獻廟地的羅可斌、羅可榮,在當時因經營商業致富,註10. 從現今鄞山寺右側留下的兩人的墓碑、及左護室小廳內供奉兩人的祿位,可知羅氏昆仲為汀州永定金沙人;此外鄞山寺內至今還保留許多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四年(西元1824年)創建時期的楹聯、匾額和捐題石刻,絕大部分捐獻者的籍貫是來自「永邑」,即永定縣,總共有廿八人、六個姓氏,以江姓人數最多,共有十二個,其次是李、孔、胡、蘇、張等姓。這些來自福建永定的先民,其實應該都是閩西汀州的客家人。
 
而後鄞山寺的管理一直掌握在汀州客屬手中,但管理者卻有一些改變,此肇因於同治、光緒年間圍繞著廟産經營權而爆發的一系列控告案件,最後造成鄞山寺的實際掌控權落入以江姓爲主的「江、胡、練、游、蘇、徐」等六姓「臺北汀衆」手中,當年參與建廟的張、羅等姓後代完全被排除在外,內地原鄉的汀州紳民也不能藉端索取。註11. 因此從晚清以降,「鄞山寺」的主導權便是由落籍本地的「台北汀眾」所掌控,其組織以「江、胡、練、游、蘇、徐」等六大姓組成,分為「臺北角」、「新莊角」、「板橋角」、「淡水角」等「四角頭」地域,下再分廿一股,所分佈領域大概涵蓋了整個雙北市,註12. 這也大致是台北地區汀州客屬信仰祭祀圈的範圍。
 
此外從日據時期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 對鄞山寺的宗教調查,鄞山寺的「信眾」僅有約兩百人,但信眾資格為「本島各地汀洲人」的紀錄,註13. 也可看出「鄞山寺」「定光古佛」的信仰雖不廣泛,但具有很強的汀州客家特色。註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0. 楊彥杰,〈移民與臺灣客家社會的變遷:以淡水鄞山寺爲例〉,頁3、4。
註11. 楊彥杰,〈移民與臺灣客家社會的變遷:以淡水鄞山寺爲例〉,頁5、6。
註12. 廖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頁49、68、69。
註13. 參見網頁
註14. 此外廖倫光也討論到八連溪以東的三芝地區汀州客裔相當集中,在各戶在家庭大廳神明榜上普遍供奉著定光古佛,但是對於淡水鄞山寺的信仰,普遍表現的比較不關心。廖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頁68、69。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