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媧娘娘/天穿日
女媧信仰與客家天穿日 原本女媧信仰並非客家族群專屬、或特有之信仰。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為凝聚臺灣客家族群的文化共識,透過兩階段的徵選,最後在民國九十九年九月十日宣布將「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日訂為「全國客家日」。 註8.所謂的「天穿日」,就是來自前述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的「補天穿」傳說,客委會認為(大部分)客家人過去十分重視「天穿日」,老一輩的傳說「天穿日」因「天穿地漏」的緣故,所賺的錢都會穿漏掉,努力白費,於是成為客家人的公休日;在民俗方面,傳統在這一天得讓「太陽公公」休息,因而紛紛將衣服晾在室內;客家人會在「天穿日」煎一塊過年保留下的甜粄(年糕)祀拜,蓋甜粄煎炸後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象形地稱「補天穿」;此外也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註9. 不過樹立「天穿日」為「客家日」的作法,卻引起了一些討論與非議,因為即便在臺灣,也不是所有的客家人都有過「天穿日」的習俗,由於這不是所有台灣客家人的「集體記憶」,遂有不少的質疑聲出現。 註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仇德哉,《臺灣廟神傳》,頁37、38。 8.參考〈全國客家日公布「天穿日」脫穎而出〉林上玉,〈將衣服晾在室內讓太陽休息昨是天穿日客家人習俗多〉,《民生報》(台北:1994年3月2日),版20。 9.〈全國客家日公布「天穿日」脫穎而出〉。 10.相關討論可參見陳石山,〈天穿日訂為全國客家日的爭議〉,《客家雜誌》260期(臺北:客家雜誌社,2012),頁10-12。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