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廟宇 > 中和區

中和烘爐地 南山福德宮伯公廟

中和的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又名烘爐地土地公廟或南山福德祠,為清代漳州詔安移民呂德進(華現公)拓墾南勢角地區時所創建,位於南勢角山之巔,約海拔三百公尺處,現佔地約六公頃。所謂「南山」,所指的是南勢角山,位於中和南方;「烘爐地」名稱的由來,是指廟址的後方及左右各突出一塊山頭,三足鼎立,狀似烘爐,其下方一百公尺處山腰有一塊巨岩,地理師稱之為「火母」或「炭母」,即火種之意,如此烘爐方能生生不息。註3.

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是台灣少數具全國知名度的土地公廟(伯公廟),而且是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土地伯公廟,祂擁有遍佈全台甚至遠及美、日的分香,也有信眾會將自家供奉的土地公請來「省親」,儼然已成為土地伯公的「祖廟」,難怪有人戲謂祂「堪稱台灣所有土地公廟的『總司令』」。註4. 其實南山福德宮原本只是地方上稍具規模的宮廟(南勢角地區的公廟),在這卅年間知名度快速躍昇,究其原因除了祂位於風水寶地,視界良好、有座巨大土大公神像地標,吸引大量群眾登高賞夜景外,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變遷後,土地公廟所掌理的「業務」擴張,從傳統農業「社神」衍化成工商服務業的「財神」。

在傳統民間信仰中,土地公神格位階偏低,是僅掌理一村庄、聚落的四境的「社神」,其神力在於保佑庄民平安、莊稼豐收、不受疾病災禍侵擾等,是一般最常見的漢人信仰,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不過在近代工商業發展下,人與土地的關係改變,鄉村轉化成都會,社會職業結構產生變化,農業式微換作工商服務業當家,社會風氣亦轉趨功利化,傳統土地公的信仰受到社會變遷的挑戰,但土地公傳統的信仰中保境平安、祈福之功能在任何時空背景下,都是常民所祈求的,因此現代的土地公廟信仰之重要性或許不再,但也不至於斷絕。尤其一般漢人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影響下,對掌理四境的土地福德正神也衍伸出「財神」的神格,因此現代的工商社會仍崇信土地公,且不乏有土地公廟以「求財」作為主要號招,這未嘗不是土地公信仰的現代化嗣應。

南山福德宮在廟宇與信仰的規模上,無疑是土地公廟的佼佼者。早年祂也是田野山林間的簡陋小祠,近四、五十年來台北盆地都市化後,逐漸轉變成大台北地區祈福、保平安、求財的重要廟宇。近廿、卅年以降更是成為一般民眾求財與生意人、業務員必拜的廟宇,註5. 雖然說仍有不少信眾是來問津求解、或習慣上的祈求富貴平安,但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的土地公「財神」形象已深入人心,取代了傳統土地伯公的功能。不過土地公「財神」一般來說庇佑的是「正財」,也就是常民經營正當事業的生意興隆、業務大展、財源廣進,而對於「偏財」如賭博、求明牌等橫財,是不與以保佑的。註6. 但雖說如此,還是有烘爐地土地公保佑彩迷的故事傳出、註7. 甚至廟方還應景地將掛在下山方向的「祝你一路平安」標語改為「祝您一路樂透」。註8. 南山福德宮目前建築共分兩個部分,半山腰停車場上方新建有「財神殿」,供奉「五路財神」、「文昌星君」、「月老星君」等神祉,分別可讓信眾求財、求功名、與求姻緣。殿外入口處設有一「聚寶盆」可供信眾「換錢母」、殿內則設有「五路財神橋」讓求財的信眾沾財氣。

財神殿左側沿著 452 階階梯扶搖直上,過「山門」,便可進入氣派莊嚴的正殿。正殿是兩層式建築,中央供奉「福德正神」,其左側殿供奉「山神星君」、右側殿供奉「祝生娘娘」。正殿中央的神龕為一小祠的樣式,寬高一公尺餘,全部由石板砌築,屋頂以石鑿成兩坡燕尾脊,形制考究,原來祂是民國四十一年改建時修的舊廟,後來再重修時直接在舊廟上蓋廟,遂形成「廟中有廟」的情景。註9. 神龕上書「福德宮」,內有石製土地公、土地婆各一尊並列,兩尊神像其實是刻在同一塊石頭,象徵永不分離。註10. 由於小祠的神龕空間狹小,因此廟方在神龕前設有一神案桌,上置燭台及約十尊大小不一的土地公、婆神像同祀,至於信眾的供品則要擺放再前方的另一張供桌。至於正殿下方則新闢有一間太歲殿供奉「太歲星君」,為廟方點光明燈及太歲燈之所。註11.

大殿後方(後殿)有一通道則是另有玄機,原來清乾隆年間搭設的石造小祠之位置即在後該處,現在還是保有早年修建的石造舊廟的型態,歷次的重建中都予以整修保護,遂形成「廟中有廟」的特點。小廟內僅有供奉一尊小土地公,傳聞此乃該廟原始的土地公像。註12. 通道內「廟中廟」舊廟的左右兩側石壁上各有一小石窟,內亦有尊古樸的小石頭神像,左曰「麟趾崗」供奉「進寶神君」右稱「鳳翔巖」為「招財童子」,註13. 相傳此也是南山福德宮的兩尊原始神祇。此大殿後方的通道(後殿)雖然空間狹小似「摸乳巷」,但香火卻異常興盛,原來廟方在「鳳翔巖」的石窟內置放了許多給土地公加持過的一元硬幣供信眾「換錢母」(「大錢換母錢,母錢賺大錢」)發財,信眾需先在「麟趾崗」投入欲換之「母錢」,繼而至中間「廟中廟」的土地公上香默禱,最後再到「鳳翔巖」取出廟方準備的土地公爺爺之一元母錢。註14.

南山福德宮近年在正殿內設有一尊高約兩公尺的土地公像、及「時來運轉」銅鑄大元寶,前者實為「自助換錢母」土地公像機器,信徒可由土地公手上的元寶處投入硬幣,稍待片刻即可從下方的袖口取出「錢母」,註15. 後者則是供人觸摸聚財納福,無論是大元寶還是土地公像手中元寶、拐杖及鬍鬚,都已被信徒撫摸得光澤閃亮,註16. 足見香火之繁盛。

綜觀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的土地公廟,在近年已成功透過媒體報導,將「求財」的形象深入信眾的心中,成為全台名氣、規模數一數二的土地公廟,其實南山福德宮透過同祀神祇的方式,增加該廟信仰功能的多元性,以滿足各類信眾大多數的需求,如註生娘娘求生子或生產平安、五路財神求財、文昌星君求考運官運、月老星君求姻緣、太歲星君求平安等,已經成為信仰功能較為全面的大型寺廟,但無疑地烘爐地目前的主要信仰內涵已轉變為「(正)財神廟」,且廟方似也有意增強「發財」的信仰功能,這可從廟內擁有多種「換母錢」的機制,以及發展出各種求財的花招、諺語觀察到,如此洽能顯現出當代社會的世俗面與功利特性,但相較下一般傳統土地伯公廟之純樸性質、以及其庇佑平安納福的功能也就被掩蓋不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3.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中和市志》頁931、977。一說「火母」或「炭母」是在下方五十公尺處,見牛慶福,〈中和烘爐地 建廟規模日增 呂芳煙家族發祥地 也成登山好去處〉,《聯合報》(台北:2004年2月9日)版B4。
註4. 蔡政欣,〈海拔:302公尺 歷史:266年 南山福德宮堪稱總司令 中和人的驕傲 美日都有分香〉,《聯合報》(台北:2002年1月8日)版19、〈官小權大 保佑眾生 土地公誕 香客一波波〉,《民生報》(台北:1988年3月20日)版15。
註5. 陳立儀,〈中和烘爐地 拚業務做生意教你換財運〉,《聯合報》(台北:2008年2月7日)版B05。
註6. 蔡政欣,〈南山福德宮和土地公換錢祈求招財進寶 春節期間香客多〉,《聯合報》(台北:2002年2月19日)版19。
註7. 呂郁青,〈求好神拜靈廟 樂透發財不是夢 頭獎得主說:中和市烘爐地、白沙屯媽祖廟等五間廟最靈;土地公關公媽祖,都很照顧彩迷〉,《經濟日報》(台北:2008年2月26日)版A4。
註8. 蔡政欣,〈一路發〉,《聯合晚報》(台北:2002年5月24日)版6。
註9. 參見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中和市志》頁931。
註10. 參見王曉鈴,〈春節福氣之旅-穿越侏羅紀 拜訪烘爐地〉,《中國時報》(台北:2010年2月13日)。
註11. 按前數年南山福德宮之太歲燈與光明燈是點在山腰的財神殿內。
註12. 一般說法,此石造小廟與土地公乃烘爐地南山福德宮最初創建時所存留。但烘爐地最早建廟時乃是一座三塊石板搭成的簡單小祠,且通常早年這類的鄉野小祠內並不會有具體神像,最多以石製牌位替之,而目前見到正殿後方的石造「廟中廟」,雖然古樸,但並不簡陋,應非原始的型態,可能是早年(清末或日據)某次翻修後的廟宇,被當作最初的樣貌而保留。
註13. 這兩尊神祇的正確名稱一般文字資料多未明述,而有媒體報導為「招財童子」與「進寶神君」。參見何玉華,〈《初三開財~財神篇》北烘爐 換錢母能生財〉,《自由時報》(台北:2009年1月28日)。
註14. 似也有另種做法,雖然廟方準備一定的母錢置於石窟內,但由於信眾會將要換的「錢母」放在石窟內,因此後到的信眾便會拿取原本石窟內其他信士所放置的「錢母」(已為土地公所加持),作為其與土地公換的「母錢」。這很有可能是許多信眾直接將要換的「錢母」放在「麟趾崗」石窟內,而未放在設在石窟前方的香油箱,因此造成「麟趾崗」與「鳳翔巖」都充滿「母錢」,不明就裡者就會以為兩處石窟都可以拜拜「換母錢」。
註15. 一般而言無論用何種方式換得的錢母,都會拿到主爐過香,再用紅包袋裝好,之後或放在皮包內、或存在銀行以「生錢」。
註16. 一般信眾因襲的說法是,換來的錢母可在大元寶上畫圓拜拜,祈求神明保佑財運。至於摸土地公手上的元寶是求發財日日好、摸鬍子是求長壽、摸拐杖是求事業與權勢;惟切記不要摸土地公的頭和背,以免不敬。見陳立儀,〈中和烘爐地 拚業務做生意教你換財運!〉,《聯合報》(台北:2008年2月7日)版B05。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