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信仰文化 > 臺灣客家宗教信仰

民主公王

 

中國大陸閩西汀州的連城、永定,漳州的南靖西部、與台灣新北市的石門、彰化社頭與南投竹山、及屏東潮州,是少數有信奉「民主公王」的地區。不過各地的「民主公王」信仰的歷史與傳說卻有許多不同:

1. 福建原鄉的「民主公王」信仰 閩西連城縣姑田鎮,傳統上有「三庵六廟」之說,其中公王廟、天後宮、關帝廟被稱為「姑田三大廟」。位於上堡的「公王廟」又稱「溪邊庵」,坐落在上堡村口兩溪匯合處,建於康熙年間,內祀「東山福主民主公王」,近代也有「客家公王第一廟」之稱。據劉大可的田野調查,相傳姑田的「民主公王」是明代武舉人「明福」,正德年間他組訓鄉親建立土樓、山寨,對抗貪官及土匪,確保了鄉民生活福祉,因此民眾為了感戴其德澤立廟塑像,後被明正德皇帝敕封為「東山福主民主公王」。 註29. 另據廟內石碑記載,公王來歷,則是:正德(明)年間帝微服遊江南,至龍岩崆塚村,日暮途窮,寓於村舍,是夜,蛙蟈亂鳴,擾人不能寐,帝惡之,囑主人覓一蛙殺而儆之,次晨蛙蟈均斃于田野間,由是,村中沸然,帝亦奇之,拾一蛙以紙條紮其傷口,則蛙蟈皆活蹦蹦然,笑於今其蛙皆白頸也。其時有村中惡少覺來人蹊蹺,欲逮而訊之。帝慌速遁而去逃至水尾公王廟有樹洞遂藏焉,公王知帝臨,施法隱護,惡少見洞中皆蛛網無有蹤影,始揚長而去。帝方安然擇僻潛逃,山高水深自是萬分辛苦,至離崆塚村廿里之遙又見一小山村,村頭一茅舍住母女兩,帝已精疲力盡,進屋昏然瘁倒,母女見異鄉淪落之人心生惻隱,且觀其豐頤闊面誠有福之人也。當下急救之,帝醒後甚為感激,慌稱京城商賈遭盜賊之窮追至此,感救之恩日當重報,遂解金龍玉帶以謝。母女拒受,帝見其女雖不及妃花容月貌,卻具有村姑靈秀,欲娉之。母本有擇婿之意,今見其人才欣然允偌,帝遂以玉帶為信,次晨戚然而別,帝自遁之,崆塚村公王即暗中保駕一路護送至京城登殿,方顯公王本像,請求封號,帝念其功遂封為東山福主民主公王,天下唯崆塚村公王曾受禦旨聖封,姑田溪邊庵公王廟香火系由崆塚村駁來也,算是欽命正宗神明,據傳村女未召入宮為妃,只被封為夫人,立貞節牌坊,獨身終身,所住山村賜封為「雙鳳村」,一作「龍鳳村」留傳至今。註30.

所謂的「福主」是客家地區土地神明的特殊稱法,上述姑田「民主公王」的傳說可看出「明福」應該是「福主」轉化而來,而後代的傳說則受到戲曲「遊龍戲鳳」影響很深。姑田的公王廟原本規模很小,至乾隆五十六年 (1791) 由上堡仕紳,賴成卯倡首擴建,成為姑田第一大廟。正殿是兩公尺多高的「東山福主民主公王」及兵將神像。民國年間,後殿增奉韋馱以及羅仙、賴仙、五穀仙和馬氏真仙等塑像。另有上堡的陳賴桑等三姓、蔣姓以及中堡江、華兩姓等氏族之小公王塑像,在廟中承受香火,各姓氏有活動時可迎回祭拜。舊時公王廟有近二十個神會組織,並置有大量的廟產、廟租,主要的活動是在農曆正月,有「十大鄉(香)」的神會組織舉辦的廟會,及接續而來的正月十五「遊公王」的繞境活動。註31. 在閩西永定縣許多村落都有「民主公王」信仰,如湖坑鄉洪坑的村南村北的水口處,各有一座民主公王的祠廟;在高頭鄉,「民主公王」是當地最重要的神明信仰。臨界永定縣的漳州南靖縣也有「民主公王」,如書洋的塔下村在村頭、村尾各建有民主公王廟,其鄉俗農曆四月立夏日要「補夏」,在民主公王案前作「立夏洪福」,六月初一要「慶半年圓」,到民主公王案前祈禱風調雨順,立秋日則在民主公王案前作「立秋洪福」,秋收後需大肆酬神,俗稱「作秋福」、「謝神明」。當地每隔二、三年還要「做大福」(打醮),祈求公王保佑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另外,閩中的沙縣古縣村也有「民主公」的蹤跡, 註32. 當地「民主公」的封號為「護國民主顯右賜福尊王」。傳說古縣村的「民主公廟」建於唐代,而「民主公」本是明察秋毫、剛直不阿的父母官,因此受民眾感念祭祀。有個藏頭楹聯「民分善惡懲強扶弱佑梓裡,主辯是非除邪歸正護眾生」,對「民主公」的性質作了很好的概括。在該地「民主公」信仰屬於地方守護神祇,幾乎村村都有,十分普遍,甚至有一村數廟者,廟一般建在村口,把守村莊,保一方平,因此有「進城拜城隍,入村敬民主」的俗諺。而當地民主公信仰,也和閩西般,村、鄉、縣分別各自有不同層級與祭祀範圍的「民主公」。古縣村現有民主公廟三座,分別位於舊源頭、前厝、下院的村尾處,當地的「民主公」祭祀也是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是為「民主公誕辰日」,比較特殊之處,在前厝民主公廟與舊源頭民主公廟,除供奉「民主公」也同時祀奉「民主婆」,因此有「民主尊王公婆」兩尊主祀神像。 註33.

2.台灣三芝的「民主公王」信仰 台灣三芝水口的「民主公王」信仰,則是從閩西汀州永定縣高頭傳承而來,因此從三芝開發移墾的歷程,或可考證北台灣三芝地區「民主公王」的歷史: 北海岸三芝的拓墾,以汀州永定縣金峰里高頭鄉江姓客民為大宗,但來台的時間各有先後, 註34. 大約清雍正時或乾隆初年,三芝便有客屬江士學、江正安入墾定居,乾隆時持續有漢人氏族移民,並完成大致的開拓。註35. 其中與三芝新庄仔有關的開發:一是乾隆末期,永定縣江姓入墾陳厝坑溪與新庄溪會流處的新庄子;一是嘉慶年間,復有永定人江由興,入墾新庄子圓窗一帶,至嘉慶初便已成一大族,三代之後於道光元年 (西元1821年) 建立江姓宗祠,因宗祠正門兩側有圓形窗戶,故名「圓窗」。 註36. 如此三芝「民主公王」的起源,依據江姓族人拓墾新庄子的時序,則有幾種說法:
一是源於乾隆廿六年 (西元1761年),蓋圓窗開基祖江由興於乾隆廿五年從永定高頭渡海來台開基,攜帶「民主公王」護佑隨行,隔年模仿原鄉式樣建祠於水口現址。 註37. 不過據上述三芝開拓過程中,江由興是嘉慶時方徙入,所以若「民主公王」信仰確實於乾隆中葉建立,那便應是其他的永定高頭移民之功,而非來自江由興;反之若是現行的傳聞是由江由興所攜香火建廟,那時序應在嘉慶之時。
二是民主公王宮建於乾隆五十一年 (西元1786年), 註38. 如此年份與圓窗開基祖江由興,從永定入墾的時間接近。
三是仇德哉的報導,謂相傳乾隆八年 (西元1743年) 有一批唐山移民開拓三芝新庄仔,當地百姓感其開拓之功,建小廟祀之,至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翰林巫宜福來台,為之命名「民主公王廟」。 註39.
四是《三芝鄉志》所稱民主公王宮建於光緒年間,如此可能時序上稍遲,應是指光緒時所改建。 註40. 從這四種傳聞說法,可知道由於民主公王的信仰從傳入到立祠,因無確切的文字資料供佐證,所以只能根據口傳或推估,但從田野考察及廟方的碑石資料來看,「民主公王」信仰與永定江氏、尤其是圓窗開基祖江由興該支關係密切。因此,三芝的「民主公王」由永定江氏於乾隆、嘉慶時所攜入建立的說法應屬可信,但確切的時間點則已不可考。 同樣不可考的還有三芝信眾對於「民主公王」來歷的認知,如前述有「最先拓墾的先民」、「原鄉的守護神」、及「乙未割台時之抗日義士」等說法。三芝地方另有傳說「民主公王」乃唐太宗年間漳州南靖縣石橋村的「趙文震」,十六歲從軍,三十六歲卒,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為「民主公王千歲」,又稱「民主公王」。 註41. 此故事與屏東潮州民主公所傳的「民主千歲」故事幾乎一樣,差別只在潮州的「民主千歲」是宋代或清代的「趙文振」、和殉職的原因及年紀有所歧異而已。 註42. 故且不論此故事真假,它的背景似乎擷取自唐代陳元光開漳的事蹟,並與連城姑田的「東山福主民主公王」故事元素有相似處。

「民主公王」無論在原鄉還是在台灣,都具有地方保護神的性質,傳統水口「民主公王」信仰的祭祀圈,並不限於新庄子一庄一地,大概範圍在淡水八連溪以東的三芝、石門區域,也就是汀州客裔聚居的範圍,不過現在已不再延續跨村里活動。註43. 除卻廟宇之外,當地北濱地區汀州客裔常會將「民主公王」尊稱寫在「神明榜(神明牌)」上置於大廳供奉。「神明榜(神明牌)」這種方式很特殊,是在祖先牌位後的壁面上張貼文字書寫神佛寶號,作為神明的象徵來祭祀。通常這種「神明榜」上會寫上近十種神祇,每戶所書寫供奉者略有不同,大部分是漢人常見供奉的神明,如神農大帝、三官大帝、觀音佛祖等;也有原鄉特色的神明,如圓應定光古佛、高頭民主公王、龍源助國公王等;有時也會寫上祖先,如江氏的先人「伯祖東峰公太」。 註44. 三芝地區民主公王的信仰慶典,是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並引以為「廟慶」。祭典備有米糕龜、豬公等祭品,供信徒求福攜回,次年再來還願;四月初八則有「吃鹹菜福」的活動,當地江姓客裔及附近居民都會來參加祭典。註45.

3.台灣中部的「民主公王」信仰 台灣中部地區的南投竹山與彰化社頭,也有「民主公王」的信仰,其信仰源頭應該是來自漳州南靖西部的客家區域。註46. 主祀延平郡王的南投竹山沙東宮,有配祀一尊「民主公王」,據林文龍的訪查,該廟「民主公」的神像頗有特色,是一個英姿挺拔,「缺了左臂的斷臂將軍」,「以雕刻手法隱去左臂,非雕刻後的斷裂」。 註47. 彰化社頭湳仔的南靖劉姓祖厝,也有從祀供奉「敕封光祿大夫民主公王神位」的牌位。彰化社頭的開發甚早,劉氏一族大概康熙年間由南靖來台,雍正年間移墾至今社頭,如此「民主公王」可能在清康雍之時便隨著劉氏先祖來台。據林文龍的推測,彰化社頭與一山之隔的南投竹山東埔臘兩的的南靖劉姓聚落,祖屋都有奉祀「民主公」,若參照沙東宮的斷臂將軍「民主公」神像,則該信仰與南靖的原鄉及劉氏家族有所關聯,「可能是劉姓人物,或者有恩於劉姓者」,也「可能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麾下某個劉姓部屬,一如輔順將軍、輔信將軍之類」。註48.

4.台灣南部的「民主公王」信仰 台灣南部屏東潮州地區「民主宮」,主祀的「民主公王」稱作「民主千歲」,座落在內水哮、打鐵店二個聚落中的打鐵店西邊的「民主宮」,為當地之地方信仰。據資料指稱,潮州的「民主千歲」源自福建漳州南靖縣書洋鎮的石橋村,註49. 該地位處南靖西北端,緊鄰汀州永定高頭,是一客家聚落,因此推測潮州地區的開拓族群中,可能有漳州南靖的客屬先民,將原鄉的神祇香火迎至新墾地供奉。後來受到閩南文化「王爺」、「千歲」的影響,「民主公王」遂漸轉稱「民主千歲」。註50. 潮州地區信仰「民主千歲」的歷史至少可上溯日據時期,當時打鐵店庄已有私人奉祀「民主公王」,而後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或民國卅五年)設堂建廟。至於信仰何時傳入,廟方的資料也只說清代至日據之前,有一南靖石橋村民(可能叫張富)攜「民主公王」香火渡海來到潮州討生活,借住打鐵店庄張姓人家(可能叫張亂),香火常於晚上顯靈,護佑庄頭百姓,因此形成信仰。註51. 當地有一關於二戰末期民主公王保護庄民躲過美軍轟炸的傳聞,足見祂已成為該庄頭的保護神。 註52. 二戰末期的美軍空襲,打鐵店全庄村民躲於民主宮內,賴民主公王、天上聖母、朱府千歲、三五府千歲等神明合力保護,將美軍投下炸彈移至乩童住宅,全庄居民未受損傷, 至於潮州「民主千歲」神明來歷,《潮州鎮志》載其原本是清朝地方官趙文振,但未敘明其事蹟; 註53. 廟方提供給「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的資料,則有與其他「民主公王」不同的傳說,稱「民主千歲」乃宋代廣東人趙文振,為宋太祖時之金輪元帥,某次過年返鄉探母,行經福建南靖石橋龍虎山時,遇見猛虎襲擊百姓,趙文振出手解救與虎搏鬥,最後傷重而亡,得年廿八歲,百姓感其義行,為之收葬祭拜,常有靈驗,遂建祠祭祀。趙文振護佑事跡後來得到天上聖母(媽祖)的肯定,為之引薦玉皇大帝而入神職。最初地方百姓是以「打虎將軍」名義祭祀,後來傳說明太祖封其為「民主公王」因此改稱。 註54.

綜合以上資料來看,部分「民主公」或「民主公王」信仰的傳說有其相似之處,「民主公王」發生的年代不是唐朝就是明代,都是因為造福地方而受到崇奉,而在明代受皇帝的敕封。不過從差異性來看,各地的所供奉「民主公王」的牌位或神像不盡相同,各地區對「民主公王」的稱法也有些歧異,反映出客家區「民主公王」信仰的紛雜與多元。所以「民主公王」信仰,究竟是否由某一祖廟的源頭、傳播到閩西其他客家區,抑或是各地區的土地守護神「公王」信仰、在相互影響下,各自衍變形成的信仰,都有其可能性。若為前者,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連城姑田鎮「民主公王」信仰應為發源地,向南傳播至永定縣高頭與南靖縣西部等閩西客家區,向東北沿河傳遞到閩中沙縣,各地的差異性只能說常民信仰的隨意隨俗所造成。若以後者的觀點來看,閩西客家區的「公王」信仰很普及,大多是聚落或地方的守護神,名稱各有歧異。本來客家人(漢人)安土重遷,對土地神祇十分重視,各村落原本便應有各自的「伯公」與「公王」保護,鄉鎮也有其「公王」的祭祀圈,這似乎不需經由某一源頭傳佈,才能發展形成信仰。至於,神明的稱號或傳說,是可以透過各區域文化相互傳播影響而成,所以各地的「公王」可能因此漸漸衍變成為「民主公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29. 劉大可,〈閩台客家地區的民主公王信仰〉,《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頁13、14。
註30. 以上摘引自鄧曉華、楊翊,〈宗族社会と民間信仰──三つの客家村落における民間信仰の人類学的考察〉,漢譯全文網頁:http://ultra.ihp.sinica.edu.tw/~origins/pages/deng2.htm
註31.參考劉大可,〈閩台客家地區的民主公王信仰〉,《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頁13、14、鄧曉華、楊翊,〈宗族社会と民間信仰──三つの客家村落における民間信仰の人類学的考察〉,漢譯全文網頁:http://ultra.ihp.sinica.edu.tw/~origins/pages/deng2.htm
註32. 位於閩中偏北的沙縣也是有客家人分布的縣份,該地之「民主公」信仰可能透過水路,由上游的連城傳遞而來。
註33.參見「《古县春秋》第五章 民主公庙」。
註34. 三芝的汀州江姓大致都從汀州永定金峰里高頭鄉來台,但時間先後不同。他們都以第十五世伯元為共始祖,但分屬不同派下。詳細各派來台拓墾的情況參戴寶村主編,《三芝鄉志》,頁43。
註35.一般資料均謂「永定縣人江慶玉在乾隆廿五年 (1760) 間移墾八連溪」為三芝開拓之始,而戴寶村考證最初開拓者應在雍正乾隆之季已入墾。戴寶村主編,《三芝鄉志》,頁40-42。另據廖倫光調查江士學入墾是在雍正六年 (1728) 入墾,見廖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頁37。
註36.江由興一族是由永定縣金豐里高頭鄉半徑甲南山遷台。見戴寶村主編,《三芝鄉志》,頁40-42、58、劉大可,〈閩台客家地區的民主公王信仰〉,《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頁15。
註37.此據三芝民主公王宮民國八十二年所設立的「水口民主公王聖紀」碑文,劉大可〈閩台客家地區的民主公王信仰〉對於三芝「民主公王」之研究似主要參考該碑紀內容。又「水口民主公王聖紀」謂:「據《永定縣誌》考證民主公王祠始建於西元一三六一年(即元順帝至正廿一年歲次辛丑)迄今六三二年」,則不知所謂何來?蓋筆者查閱諸版《永定縣誌》均未明確載錄「民主公王」信仰;其他的「公王」信仰的紀錄雖不少,但也未見何祠廟建於元末。因此「水口民主公王聖紀」對於「民主公王」信仰歷史的說法尚待攷證。
註38.此年代根據新北市民政局「新北寺廟查詢系統」內所載,但不知其所根據者為何。
註39.仇德哉,《臺灣廟神傳》(臺北:仇德哉,1985),頁506。
註40.戴寶村主編,《三芝鄉志》,頁217。
註41.參見網頁:http://www.918.org.tw/temple3/view.asp?id=31
註42.陳秋坤主編,《潮州鎮志》,頁437。
註43.廖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頁44-49。
註44.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頁57。
註45.戴寶村主編,《三芝鄉志》,頁217。
註46. 林文龍,〈民主公王信仰之謎〉,《臺灣文獻館電子報》70期(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
註47、48.同上註。
註49. 陳秋坤主編,《潮州鎮志》(潮州:屏東縣潮州鎮公所,1998),頁437。
註50.民國卅五年由「民主公王」改稱「民主千歲」。
註51.陳秋坤主編,《潮州鎮志》,頁437、513。又《潮州鎮志》的撰稿人周榮杰當時懷疑潮州的「民主千歲」信仰是來自北台灣三芝水口的「民主公王」的分香,實誤。
註52.《潮州鎮志》載二戰末期的美軍空襲,打鐵店全庄村民躲於民主宮內,賴該廟供奉之民主公王、天上聖母、朱府千歲、三五府千歲等神明合力保護,將美軍投下炸彈移至乩童住宅,全庄居民遂未受損傷。
註53.陳秋坤主編,《潮州鎮志》,頁437。
註54.另有網誌提到潮州「民主千歲」的由來,與上項「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的資料有所差異:「民主公王姓趙、名文震、生于唐朝太宗年間,十六歲從軍官係唐朝大元帥,三十六歲那年在現今大陸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石橋村一帶群虎為患為解救人命出巡降虎解除災害受傷去世,並在當地暗坑壩顯靈顯聖神威顯赫救世萬人,受當地人民敬仰奉祀代代廣為流傳。直至明朝太宗年間朱元璋皇帝出巡至當地得知此一事蹟諭名人民之主賜封為民主公王。清末年間民主公王香火流傳到現今台灣屏東縣潮州鎮蓬萊里神威顯赫、濟世救人,並在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日據時代美軍轟炸潮州地區民主千歲神威顯靈庇護人民,因此受玉皇大帝封官加祿為南天門統兵大元帥賜予七星寶劍先斬後奏冊封為玉敕民主千歲」。這可能是廟方所提供的另一版本。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