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年節習俗

重陽節

買糕沽酒作重陽

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佩茱萸,攀山登高,臨風賞菊,快樂無比。而應節食品中,重陽糕、菊花酒是萬萬不可缺少的,謂之「買糕沽酒作重陽」。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麵製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講究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隻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隱喻為茱萸。吃重陽糕的習俗,至遲在宋朝已十分流行,許多古籍中都有重九吃重陽糕的文字記載。為什麼一定要吃重陽糕呢?因登高的「高」與「糕」同音,吃糕圖個吉利,取「步步登高」、「百事俱高」之意。《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飲菊花酒,云可長壽。菊花酒的製作方法:「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故稱之菊花酒。」飲菊花酒除了可延年益壽外,還可治頭風等病症。歷代詩人對於菊花酒的吟詠,不勝枚舉。

登高野宴

登高野宴,是重陽節俗的中心內容。登高的原始意義在於逃避災禍。重陽為何登高?登高何以能避禍?這是一個饒有興味的話題。重陽時節,天氣初寒,人們不僅在肅殺秋風中感受到季節的冷暖變化,而且在夏冬時氣的升降中,難於適應,容易感染時疾,這樣,重陽時節在古代被視為危險的時期。在神秘的陰陽觀念居支配地位的年代,九九重陽意味著陽數的極盛,凡事盛極必衰,因此,九九重陽之日,有如五月五日是令人生畏的災日。人們為了避開這一不吉之日,就採用了一種超乎尋常的行為,以出外登高野遊的方式,脫離有可能發生災禍的日常時空。在古人那原始的信仰裡,認為由室內到室外的空間移動,即能紓解生存的危機,這種登高避禍的方式,在古代節俗中常常出現,在正月十五日登高等。登高習俗可能最初起源於平地居民,異於平川的高山,在原始居民觀念中屬於神奇之地,登臨高處,意味著接近了天神,因此也就易於獲得福佑;這種登高習俗後來隨著人口的流動而傳播到全國。重陽登高的習俗,大概萌芽於漢代。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深懷憂慮的時代,因此,登高避禍,飲酒祈福的九月九成為社會上下共享的世俗大節,而且,人們有意識地強調重陽的祈壽祈福的節俗意義,以九九諧音「久久」,反映了求吉的社會心態。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