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年節習俗

中元節

搶孤

昔日,中元普渡當天,民間有「搶孤」的舊俗,就是搶孤棚上的祭品。相傳在清代時,台灣地區各大寺廟都舉行搶孤的儀節,後來因為規模愈來愈大,恐惹事端,遂禁止舉行。搶孤是由活人來搶奪供奉在孤棚上的供品,原來的目的在將祭品施與貧民,包括乞丐、遊民、賭徒,及各種亡命之徒,但是,到後來卻愈演愈變質。當寺廟內僧道超度完了後的一定時間,以鑼鼓聲為信號,鑼鼓聲一響,大家就爭先恐後去搶祭拜的各種供品,如豬羊肉、雞、鴨等等,打成一片,你搶我奪。最高處的三面旗,同樣成了搶奪的對象,稱之為「搶旗」。據說,此旗有保護海上作業安全的功用,因此,旗幟常可賣給航海的人,出價很高。同時,搶到旗的人,認為是有福氣。

義民爺

義民爺與有應公同樣地都是無緣鬼魂。不過義民爺是死於平亂的鬼魂而已。死於平亂的這一類的鬼魂,也稱「忠勇公」。義民爺,又稱義民公、忠勇公、將軍、大將軍。本省所祀的義民,多為死於朱一貴、林爽文、戴春潮等事件,以及漳泉民械鬥、閩粵械鬥、漢民山胞械鬥等諸事件。在台灣各鄉鎮裡,所登記的義民爺常有所見,然而,眾多義民爺中,香火最鼎盛、信徒最多的,首推新竹縣的枋寮義民爺。清康熙六十一年,朱一貴起事於岡山,進行反清復明的工作,全島群響應,各地匪徒進行劫掠,竹塹(新竹)地區民眾起而反抗,保鄉衛土,當時許多人為役而殉難,後來地方人士將他們合葬於此,並每年祭祀。乾隆四十八年,漳人秘密結社,組織天地會,計謀反清復明運動。五十一年,以林爽文為盟主,發動戰亂。進攻各地,勢如破竹,佔據中南部要城。十二月攻至竹塹時,新埔附近各地的廣東人一千三百人,由陳紫雲指揮,組織義民軍,援助官兵,與林爽文的軍隊惡戰苦鬥,終於獲勝。但義民軍約有二百餘名戰死,屍首多曝於曠野,於是地方人士均感其忠烈可風,收集了忠烈遺骸,在枋寮埋葬建塚,又在塚前建立寺廟,就是著名的枋寮義民廟。乾隆皇帝頒賜「義勇」,繼頒「懷忠」、「褒忠」。

客家義民節

農曆七月二十日,是新竹地區客籍人士所熱烈慶祝的「義民節」。每年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客家人總會懷著朝聖般的心情,趕到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向當年捍衛家園而犧牲的先民們表達最高的景仰和懷思,一百多年來,一直維持著這個傳統的祭典盛況。關於義民節的由來,應推溯到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在彰化起事,並於次年攻克竹塹城,一時全台震驚,新埔附近居民為了保鄉衛土,集結鄉勇,組織義民軍,協助清廷平定亂事。此次戰役,義軍一百餘人陣亡,遺骸
收集後安葬於此,稱「義民塚」。乾隆五十三年,地方人士在墓前建立一亭,稱「義民亭」,因念義民殺賊有功,乾隆御筆「褒忠」,從此義民亭改稱「褒忠亭」。嗣後,議定陰曆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並舉行隆重祭典。從道光十五年起由桃竹兩縣客家鄉鎮輪值祭祀,而義民廟也成為十五大庄居民信仰的中心。每年義民節祭典的最高潮,就是神豬競重和羊角比長了。敬神的豬,通常稱為「神豬」,飼養者為了想在競賽中爭取榮譽,往往在好幾年前就物色具有潛力的大豬,並加以特別飼養。而羊的比賽,則是以牠頭上的角長為準,獲獎的羊往往飼養十多年。
所有普渡的豬羊都放在特製的架子上,還搭起高塔般的五彩牌樓,周圍裝飾親友們賞的金牌、獎狀、匾額、錢幣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義民節豬羊比賽

農曆七月二十日,是新竹地區客籍人士所熱烈慶祝的「義民節」。每年這一天,千千萬萬的客家人總會懷著朝聖般的心情,不遠千里趕到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向當年捍衛家園而犧牲的先民們表達最真摯的景仰和懷恩,一百多年來,一直維持著這個傳統的盛況。從道光十五年起,由桃竹兩縣十四大庄輪流當調。當值的地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殺豬宰羊,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同時更大張筵席招待親友,熱鬧的情況比諸過年或做平安戲(大拜拜)還要勝上許多。一般而言,義民廟的祭典活動和中元節類似,有豎燈篙、放水燈、糊大士爺、演外台戲、豬羊大賽、普渡等活動,但規模較大些。義民廟最高潮的活動,就是神豬競重和羊角競長的比賽了。敬神的豬, 通常稱為﹁神豬﹂,飼養者為了想在競賽中爭取榮譽,往往在兩三年前即四處物色具有潛力的豬,加以特別的飼養。而羊的比賽,則是以牠頭上的角長為準。一隻羊為了參加比賽,往往養上十幾年;並且祭祀時,替牠戴上墨鏡,結上領帶,口含煙斗,儼然一位老紳士模樣,讓人見了捧腹大笑不已。所有普渡的豬羊,都放在特製的架子上,在義民節當天中午送到義民廟前廣場上,供民眾參觀。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