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客家禮俗

歲 時

一、過年
「過年」雖是元旦,春節的俗稱,但其內涵卻有所區別。元旦和春節是指約定成俗的那個日子,元旦指公曆的1月1日那一天,春節是指農曆正月初一的那一天。「過年」真正指的是除夕晚上,一夜跨過兩個年頭,但按活動範圍,一般泛指年底和年初相接的那一段時間,年底又稱「年關」,「快過年了」客家人習慣說「年關快到了」,「關」者,一為年的分界線,二為窮人過還債之關。「年初」俗稱新年,「年關」加「新年」便是「過年」的時間範圍,客家人通常以12月25日入年假〈架〉開始〈也有23日開始〉,正月15日止,客家俗語云:「飲過元宵酒,各行各業快動手」,提醒人們過年已結束,該恢復正常的生活了。
上述的諸多年俗,其實充份反映出台灣是一個典型由移民組成的農業社會,所有的傳統習俗,自然都是為了因應如此的社會而產生的,以傳統的年俗來看,至少明顯地表現出兩大意義:

(一)年架與年假:入年架、出年架可以說是最典型台灣客家人過年的觀念,年假都從臘月25日開始,至大年初五才結束。年假,乃因農業社會時代,農人們除四時神誕慶典外,並無其他假日,更因洽值農閒期,正可趁此機會休息。
(二)結束與新生:在冬天的時候過年,在現代人的心目中,彷彿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並沒有任何人規定年一定要在冬天過的,先民選擇在這個蕭瑟酷冷的季節過年,主要是依從自然的運轉;冬的古意為終,天地萬物經過四季的變化,正式結束舊生命,繁衍新生代的時節,人們的力量根本無法與大自然相抗衡,只能依從四季的變化,在冬天裡畫上一個句點,並促使一個全新的希望誕生。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