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信仰文化 > 臺灣客家宗教信仰 > 客家原鄉移祀的神祉信仰

民主公王

「公王」是閩西地區,或說是粵東、閩西的客家區常見的信仰,但所指涉的神祇名目眾多,很難一以概之:
 
(1). 有些「公王」傳說是某歷史人物神格化之人,如汀州永定東嶽廟相傳祭祀唐「東平公王」張巡, 註5,也就是閩南人信奉的「保儀尊王」、「尪公」;晚唐的「開閩聖王」王審知,也被閩西客家作「白馬公王」或「蛤蝴公王」祭祀;註6. 永定縣陳東地區的信仰中心「廣聖廟」,所主祀「玉封公王」即是東晉名相謝安,該地農曆四月八日有「玉封公王」出巡慶典,為地方盛事,信眾初六早晨便開始齋戒,初九開齋,當日會有吃大拜拜的活動。 註7.台灣地區祀奉的「民主公王」則有傳說是唐代之趙文震或宋代(或清代)的趙文振(兩者史籍皆無載)、註8. 也有學人懷疑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麾下某個劉姓部屬。 註9.
 
(2).有些「公王」則被認為是社公(社神)、土地神,乃為客家村落的保護神,祂在不同的聚落有著各種不同的名稱,如「福主公王」、「十二公王」、「石猛石固公王」、「三將福主公王」、「靈顯靈桔福主公王」、「把界公王」、「五顯公王」等,但性質差距不大。「公王」廟一般均設於水口,也就村落水流之入、出口,具有守住財富、鎮守村落門戶之意,規模一般僅為一磚瓦結構的小祠,內裡面豎著刻有「敕封ΧΧ福主公王神位」的石碑或木牌。註10
 
(3). 有些「公王」被認為源於自然山川崇拜之神靈,如漳州南靖上寨的「民主公王」便被認為是大樹王之神「吳樹王」、 註11.永定縣下湖雷的保安宮供奉「岳靈公王」,或為「岳、靈二公王」,則應為山岳之神。註13. 無獨有偶的也有將「三山國王」作「公王」者,如梅州地區的「泮坑公王」。 註14.
 
(4). 一說「公王」泛指民間的守護神,其職責為「管理下界的鬼魂」,作為陰界、仙界與陽世之間的代言人,雙方可通過公王對話,驅除鬼厲作祟。閩西俗諺「縣裏城隍,鄉下公王」,便是反映這點。 註15.此外房學嘉還認為,「公王」的崇祀,實際上是古代巫覡的遺風。 註16
 
(5).也有常民認為「公王」是自己的祖先,如閩西連城縣鎮川廟、永興廟、和蛤蝴廟主祀「蛤蝴公王」(又稱蛤蝴公太),所謂「公太」的意思與祖先相同,這可能是常民將神明崇拜與祖先崇拜兩者相混雜的現象。 註16.也因此,有些血緣村落會產生單一氏族奉祀的公王,如閩西長汀翟田的「靈顯福主公王」是由藍姓家族專祀、台灣地區新北市三芝的「民主公王」主要是由永定江氏、彰化社頭芳山堂是由劉姓、嘉義溪口則由賴姓等家族在奉祀。 註17.
 
綜上,「公王」信仰可能有些類似閩南地區的「王爺」,正因中國南方常民的信仰往往都是隨意隨俗,所以「公王」有多種的來源及性質,包括風雨雷電諸神,以及管五穀豐登的五穀大帝、管生育的花公花母等, 註18.但最常見的還是以村落之中心保護神,土地神祇的型態為主。註19. 每個村落都有其中心的「公王」祠廟,註20. 雖然祂是神格權力最低一級,卻是常民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權力象徵,因此「公王」可說是鄉下最大的「官」,掌握著本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故對其尊敬有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5.參見清道光年間所修《永定縣志》卷十四〈祠廟志〉。又此東岳廟與「東平公王」在民國卅年代重修的《永定縣志》無載,可能當時已廢。
註6.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頁110。
註7.以上參永定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永定客家土樓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又永定縣陳東的「廣聖廟」在民國所修的《永定縣志》上即有載錄。
註8.陳秋坤主編,《潮州鎮志》(潮州:屏東縣潮州鎮公所,1998),頁437。
註10.林文龍,〈民主公王信仰之謎〉,《臺灣文獻館電子報》70期(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
註11.參見劉大可,〈公王與社公:客家村落的保護神〉,《世界宗教研究》2003 年 4 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3),頁122-132、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頁34-46、謝崇光,《福建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頁231。
註12.參見陳支平,〈從碑刻、民間文書等資料看福建與臺灣的鄉族關係〉,《臺灣研究集刊》2004 年 1 期(廈門:廈門大學,2004),頁64、65。
註13.按「嶽靈」指的是山嶽的靈氣、精氣。漢蔡邕《司空楊秉碑》中有:「於戲!公唯嶽靈,天挺德,翼精神,絪緼仁哲生」。保安宮的「岳靈公王」祭祀見於清道光與民國兩本《永定縣志》,據稱頗為靈驗、並在嘉慶時曾助官府破獲兇案,因而獲得知縣張日瑤贈匾、葉思華替其撰《湖雷保安宮記》。
註14.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頁38、140、141、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頁188。
註15.鄧曉華、楊翊,〈宗族社会と民間信仰──三つの客家村落における民間信仰の人類学的考察〉,《東アジア沿海地域の人類学的研究》(東京都:風響社,2005),漢譯全文網頁:http://ultra.ihp.sinica.edu.tw/~origins/pages/deng2.htm
註16,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頁221。
註17.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頁4。
註18.鍾振斌,〈奉公王.奉什麼「公王」?〉,《六堆風雲》卷 121(高雄:六堆風雲雜誌社,2007),頁31、32。
註19.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頁186。
 一般來說「伯公」、「社公」、「公王」同是指土地神,但其間略有分别。「伯公」、「社公」所指的是土地神,掌理的範圍較小,而「公王」則為地方之神,掌理的區域較大,唯此分别常被混淆而釐不清。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頁21。
註20.以各村落為祭祀圈範圍的「公王」廟,其上可能會有跨數村落的「公王」信仰,但此就不見得是村落守護神性質的「公王」。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