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廟宇

新店安坑地區的伯公廟


從乾隆初期開始,泉州安溪人沿著新店溪谷溯溪而上,先北後南逐步地開發新店盆地開發。新店溪北岸因大坪林圳的興築完成水田化,吸引大量安溪移民入墾,是泉州移民的勢力範圍,而新店溪南岸則不然。福建漳州籍移民,在開發現今的中、永和後,便進墾南勢角,約乾隆六年(西元1714年) 順著山勢越嶺開拓安坑(暗坑)坪頂與外五張地區(頂城、下城、柴埕、公館崙等),建立起大坪頂、頂城、下城,大湖底等「八股四庄」。繼而沿著安坑溪谷向上(南)開墾內五張區域,依序建立車子路及頭城、二城、三城、四城、五城等以刺竹作圍的防禦聚落。因此新店地區的開發與族群分佈可以新店溪南北做劃分,溪北地區為泉州、溪南地區為漳州人的勢力範圍。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參見尹章義,《新店市誌》(台北:新店市誌編纂委員會,1994),頁108-120、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新店市志》(台北:新店市公所,2006),頁103-109、116、廖倫光,《新北市南部近山地區客家行腳》(新北: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2),頁46-48。另據尹章義《新店市誌》所述內五庄之「城」為「石牆『土圍』形式住宅」之意,而非後來常見刺竹作圍的說法。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