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廟宇

石門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在早期的《台灣通志》與《台北縣志》等均無載,這顯示十八王公廟的「發跡」是晚近之事。

對於十八王公廟的歷史,廟方並無明確的文字紀錄,僅之年代久遠,源自清代。一般對十八王公歷史源流有多種說法:一說有十七名反清人士與一隻狗要到臺灣投靠鄭成功,遇海難而溺斃;一說(清同治年間或清中葉)註7. 有十七位福州巨紳和一隻狗往浙江普陀山進香的途中,船隻翻覆人狗俱亡(或義犬存活,以身殉主);一說有十七名漁民帶一條狗出海捕魚,遭巨浪船毀人亡,義犬以身殉主(或義犬未出海,見主人亡故,以身殉主)。註8. 總之,就是清代時的海難,義犬以身殉主,連同十七位亡故者,受鄉里收埋供奉,而成十八王公。

不過另據曾參與日據時期淡金公路開拓的曹壬葵回憶,日據時十八王公的墓碑是刻「犬王」兩字,係紀念一隻殉主的忠犬。曹氏認為由於碑上「犬王」字跡風化,居民補漆不慎將「犬」易為「大」字,「大」字又遭風蝕成「十八」字樣,故形成了「十八王公」。註9. 如此一般坊間流傳的故事可能是常民望文生義而衍生出來的。

十八王公廟最初僅是一墓塚,直至民國五十二年才加鋪磁磚、並搭建小拜亭供人祭拜。民國六十年臺灣電力公司要興建核電廠(核一廠),廟址土地被徵收,遂移至現址,註10. 且路基增高,墓穴便成為現在的陷入地下的模樣,不意「環境」一改,香火反而大盛。

十八王公廟在台電的遷移補償下,於民國六十四年重建拜亭,並因香火鼎盛增設其他建物。民國六十六年修建地下室,遂成為現在十八王公廟的樣貌。 十八王公的墓塚成龜形,老墓塚的墓碑方向朝內(南向),碑上刻寫「顯應十八王公」、「丁酉年陽月」,註11. 位於地下室;墓塚的對面立有一供人敬拜的「王船」。廟方在舊墓塚的上方一樓平面處增建了一座新墓與「義犬公」塑像供信徒膜拜,新墓碑刻為「顯應十八王公」、「民國六十九年春」、「歲次庚申三月立」。在墓的拜亭左側則建有廟亦可膜拜,均應是民國六十四年之後所修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7. 據《石門鄉志》所載,認定約在清同治年間。見徐福全,《石門鄉志》(台北:石門鄉公所,1997),頁449。
註8. 參見前引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十八王公」詞條(黃萍瑛撰寫)、與另一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十八王公」詞條(顏榮賢撰寫,98年10月28日更新)。《石門鄉志》所載的故事版本為義犬存活,但以身殉主。徐福全,《石門鄉志》,頁449。
註9. 參見沈旭凱,〈淡金公路開拓史盡在淡水人物誌〉,《聯合報》(台北:2002年3月20日),版18台北縣重新區新聞。
註10. 原墓(廟)在核一廠圍牆內,參見〈托福﹖ 十八王公廟毗鄰而立 核一運轉率創造佳績〉,《聯合報》(台北:1985年12月25日),版3。
註11. 該碑並未說明是何「丁酉年」。查民國四十六年、光緒廿三年、道光十七年與乾隆四十二年均為丁酉年,該墓碑形制看似古樸,應為清代之墓。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