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廟宇

淡水鄞山寺

 

風水配置來看,鄞山寺座東朝西,背倚大屯山,左靠觀音山,面朝淡水河,是傳為「蛤蟆穴」的風水寶地,為二殿兩廊兩橫屋格局,前方有半月池及廟埕,後為兩口水井及化胎,註15. 化胎隆起自寺廟後方往前包覆,形成略為橢圓的平面配置。此廟三穿殿座向由外朝內,與一般正面朝外作法不同,為部分師傅營建方式。鄞山寺因具備「汀州會館」之功能,故兩側橫屋都曾是汀州客的暫居之所,並比照伙房兩房一廳的規格,可謂慎重。但右橫屋仍有三間鄰接走道,無附客廳的房間,顯示會館依然對來者有社經地位的差別。


在建築上以傳統木及斗砌磚牆建築構成。內牆為土埆磚、斗子砌,外牆則為斗子砌搭配卵石。石壁堵、石柱其他石作皆使用觀音山石。此廟之落柱佈局嚴謹,圓柱最為尊貴,用於正殿,其次為八角柱、方柱。地板鋪面使用淡水對岸的觀音石,臺基以本地山石作亂石砌,室內則多為尺磚。門為木造,以神龕兩側門扇尤為精緻,窗櫺可分為木造、磚造及綠釉花磚,形式簡單。此廟正殿、三穿殿及兩廊皆使用木棟架,為疊斗式棟架,比例勻稱穩重,為典型的道光年間風格。正殿使用閩南粵東棟架常見的做法,並於進入大殿前增設一捲棚拜廊。正殿後排樓面使用方斗,為粵籍師傅之特色。

裝飾包含泥塑剪黏、石雕、木棟架以及彩繪。鄞山寺的泥塑剪黏位於正殿及三穿殿,其中三穿殿龍虎堵分別有定光和尚除蛟、伏虎的泥塑,人物姿態生動,特徵與正殿定光佛神像相似。石雕部分位於三穿殿排樓面與正殿龍柱、柱珠、抱鼓石、門枕石及壁堵等等。其龍柱屬道光年間風格,龍盤繞於柱上但不浮出,線條圓潤,較無綴飾。鄞山寺的柱珠種類較多,其中三穿殿磉石突起銜接八角柱珠作法十分少見,新莊廣福宮三穿殿亦有此作法。木棟架裝飾特色包含彎栱、獅座、看隨、束隨、束首、托木,以琴棋書畫、花鳥走獸等為題。神龕木雕塗金漆,雕刻細膩富有變化。註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5. 其中寺後左右空地該兩口井被視為蛤蟆眼,而寺前半月池為蛤蟆口,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傳說的意象,更證實了所謂「後山為屏,前水為鏡」的風水說法。此摘引自淡水區公所,《淡水鎮志》(新北市:淡水區公所,2011),頁85、86。
註16. 以上摘引自「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