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客家禮俗 > 祭祀

祭 祀

三、祭品
(一)牲禮
祭品牲饌的種類甚多,一般來說,牲禮有三牲、五牲之分。五牲為豬肉、雞、鴨、魚、卵(或以其他東西代替)等,是在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城隍爺、青山王等較大的祭典時使用。此外冠、婚、喪、祭,亦可使用。三生是五牲中任取三種,用於拜土地公、灶君爺,而日常一般的小祭祀亦可使用。又可將三牲簡化成小三牲。即用雞蛋代替雞,用一小片豬肉象徵一大塊豬肉,用花枝或魷魚代替魚,這是用於「祭解」「謝外方」,或犒勞神將、神兵等簡略的祭祀。還有,祭祀時應古例應具大牲,以全牛、全羊敬拜;又在團體性大祭典時,以大豬或豬、羊各一隻的習俗,俗稱「豬公」;或稱「神豬」。

(二)擲筶
所謂「擲筶」,或名「跌筶」,亦稱「跌聖筶」,就是用樹根或竹根,作為新月形狀,有正反兩面,經常擺在神佛的供桌上,專為信徒在神前乞示吉凶禍福之用。信徒須先向神佛稟明擲筶的因由,再拿起神桌上的筶,經雙手合什參拜後,再經香爐的香煙巡遶1或3次後,即把筶投在地上,一正一反為聖筶,俗稱「跌有筶」,為神明許諾的表示;兩個都是反面為「陰筶」,表示神明的怒斥,凶多吉少,俗稱「笑筶」,將因由詳加稟告解說後,在繼續擲筶,直到能辨明「聖筶」「怒筶」為止。
(三)金銀紙
金銀紙的形狀有很多種類,從粗紙的二、三寸到四、五寸不等,呈四角形。上面貼著金箔的叫「金紙」,是拜神明用;上面貼銀箔的叫「銀紙」,是拜祖先用的。
焚燒金紙,民俗家指為賄賂神明之舉,實謬誤之至。宗教家視焚燒金紙,是一種迎送之禮,而祭神時,先焚香禱告,恭請仙駕降臨,祭畢,則焚燒金紙,其金紙上所貼金箔,經焚燒後「炫燦奪目」,名曰「發毫光」,其本意在恭送神祇光彩回鑾,這是出於祭禮上信徒虔誠的心意,豈容曲解金紙為賄賂神明之物。
金紙之種類甚多,在配合所祭拜神祇的尊顯及其陰陽領域有別加以區分設計。金紙基本上分天金、壽金、刈金、中金、福金五種。天金又分頂極金、(天尺金、尺金)、太極金。頂極金屬最高級,乃用於宇宙至尊玉皇上帝之誕辰,正月初九「拜天公」,皆以頂極金(天尺金、尺金)敬獻。太極金又叫財子壽金,用於祭拜天公及三官大帝(三界公)。壽金分為花壽金和二花壽金兩種,用於祭拜城隍、媽祖、孔子、關帝、文昌帝君、觀音、地藏王等諸神。刈金(四方金)塗有紅色財子壽字樣,分大箔金、小箔金兩種,用於祭拜一般神明。大襟用以祭祀山神或水仙王,福金分盆金及九金兩種,是祭拜福德正神(土地公)用的,亦可用於祭拜普通神明及謝神,盆金上塗有「福祿壽」字樣,分尺金六金及尺三金兩種。
銀紙可分大銀、小銀兩種,再細分可分為大箔銀、二箔銀、中箔銀、大透銀、二透銀,中透銀等多種類,銀紙之價值次於金紙,是用來祭祀陰間祖先、萬善爺、或亡靈、邪靈。辦喪事時銀紙的消耗量尤多。
除金、銀紙外,尚有一種紙錢,價值最低,上面沒有金銀箔,紙黃色,紙面上打有橫列點線十二條。紙錢分四種:白金錢,用於祭拜神祇之護衛將兵,寺廟守護神(如虎神),或清明時用來當「壓墓紙」。庫錢,紙木合葬。高錢,分黃白兩種:黃高錢,於行喪時懸掛竹竿而豎立門戶之上,白高錢則用於祭拜鬼神。本命錢、補運錢,用於消災解厄時。
另有經衣、五色紙。經衣用來祭祀好兄弟(無嗣之陰魂)或驅邪祭鬼神,上印有墨綠色衣服及器具。五色紙及床母衣,亦稱婆祖衣,用於七夕時祭拜七娘媽。其他尚有神馬、甲馬、替身仔、白虎、銀箔等,都是用在迎送神、祭神、消災解厄時,供神馬或甲冑來燒化。
(四)茶酒
祀神必獻茶、酒,尤以酒為不可缺。俗云「拜神無酒擲無害」,因此拜神須敬獻酒三杯,拜祖先則為七杯、九杯、十一杯不等(古例)。獻茶是供清茶三杯,只供乾茶葉亦可,供茶時間,通常是每月初一和十五,以及初三、六、九日,也有常年不撤供的。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