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客家禮俗

祭 祀

一、種類
客家社會,崇禮重道,對於祖先及崇奉的神明,四時多行祭祀,藉資崇敬。故不論鬧市僻壤,富有貧窮,皆普遍謁誠恭拜,祈求安康吉祥,至於祭祀的儀式,大略可分為公祭與家祭兩種。
(一)公祭規模較大,均為普通敬拜的神明,兹分述如下:
1.伯公(土地公)為最先開發地方,保土安宅者,在各地村莊廟宇裡,普通均有供奉,每年2月初二日,家家戶戶均有祭拜,其餘每月初一、十五日及歲時節慶及農工收穫亦有祭拜者。
2.俗說城隍爺為保境安寧者,在縣市均有廟宇;5月11日為其誕辰;是日香火鼎盛,進香者至為擁擠。
3.媽祖(或稱天后聖母);護佑行旅,造福迎詳,全省各鄉鎮,多有供奉,總廟在雲林、北港,每年3月23日為其誕辰,是日各家均大事祭拜。
4.關聖帝君:尊崇成義英烈,啟發守信之心;廟宇雖不普遍,而每年5月13日,各家必設祭致敬,至於鸞堂供奉之恩主公則於6月24日「恩主生」祭拜。
5.孔聖先師:尊師重道,廟宇至為軒昂。平時雖無隆盛香火,惟每逢孔子的誕辰,其儀式至為隆重。
6.灶君:飲食之源,健康之本,各家均設神位奉祀,每年12月24日,普遍祭拜。
7.天公:代天巡狩,嚴查善惡,每年正月初九日,各家設祭,祈求保佑。
8.財神:(或稱財神爺):保佑理財致富,7月23日商人普遍祭拜。

(二)家祭以家族為中心,為懷念先人,孕育孝思,而有堂祭、墓祭、祠祭之分
1.堂祭:限於高、曾、祖、考四代:富有家庭,多設有神龕供奉;次則懸掛祖先遺容,或設置靈牌,除四時節令及生日祭祀外,或於每年週忌之日拜祭,儀式肅穆。
2.墓祭:每年元宵次日至清明節或10月素朔日舉行,由家長率領各房子弟,前往祖塋掃墓。
3.祀祭:設有宗祀者由族長統率族人致祭,禮節隆重。宗祠多有產業,每於祭祀時公議決定收支,以示公允。未設有宗祀的地方,邇來多開宗親會,以資紀念。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