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信仰文化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漢人普遍的信仰,但台灣地區閩、客族群對待三官大帝的信仰卻有不同之處:閩南人對於三官大帝的信仰較不熱衷,其中漳州人還有在祭拜「三界公」,而相較之下泉州人更鍾情於玉皇大帝的奉祀; 註3.然客家人對於三官之神的祈求則十分的明顯,首先客家習俗在內庭(天井)左側內牆中心處設有「天神爺」(或「天官大帝」、「天官賜福」)神位祭祀「天官大帝」,而閩南人則多在正廳大門內中心處吊著「天公爐」拜「天公(玉帝)」,兩者雖都是祭天祭天公,但「天官」與「玉帝」的聖誕祭祀之其完全不同;其次,客庄習俗的「起福」、「完福」之期與三官大帝的慶典相結合,足以說明其目的是向三官大帝祈求。註4. 其三,因此臺灣地區的客家聚落間「三官大帝」的信仰頗為深入,各庄都有「三界爺」的「嘗會」,並於三元之期齊聚爐主家祭祀。通常在下元之日(農曆十月十五日)祭祀後聚餐吃「三界爺福」,此乃客家族群特有之習俗,註5. 亦足見台灣客家人與三官大帝信仰之緊密關係。

另一方面,臺灣地區的三官大帝信仰廟宇的建立,往往分布於客民拓墾相關區域,且多建立於「漢番」關係較和緩的平埔族區域,論者認為此乃客家人欲豎立一位階崇高、各族群尤其是平埔族人能夠接受的信仰,以化解、替代標誌我群的三山國王等信仰所代表著的緊張族群衝突有關,註6.也就是說具有和緩衝突、調和族群的功能性。 註7.

不過就新北市新店安坑內五張庄的潤濟宮來說,此種具「族群融合」神奇的說法恐不適用。潤濟宮為漳州客屬移民所建立的三官大帝信仰,當時先民祀奉的三官大帝,具有地方守護神性質,傳說其能庇佑五穀豐登、四境平安,並能防兇番侵害。 註8.先民得三官大帝保護繁衍生息,積聚成庄至今,因此潤濟宮乃成為安坑地區內五張庄或內五庄第一大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林美容,〈族群關係與文化分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九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0),頁95。
4. 黃榮洛,〈台灣客家人和三官大帝廟〉,收入尹章義,《臺灣客家史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3),頁315、316。
5. 黃榮洛,〈台灣客家人和三官大帝廟〉,收入尹章義,《臺灣客家史研究》,頁318。
6. 范明煥,《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頁222、223、田金昌,《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頁134-143、黃榮洛,〈台灣客家人和三官大帝廟〉,收入尹章義,《臺灣客家史研究》,頁316、317。
7. 此「促進族群關係」之說雖可在桃園南部霄裡社的案例得到切適的解釋,但若從新北市新店「潤濟宮」案例來看「三官大帝」卻有相反的作用--「鎮番」、「防番害」。
8. 此據〈潤濟宮建設沿革誌〉、及大正五年 (1916) 所立的「潤濟宮中興碑銘」所記:「茲我安坑內五張庄,當未成庄以前,林密谷暗,山南一帶兇蕃攀踞,風土未純,民屢受困,咸謂不藉神力,不能安居樂業,以保境而庇民乎。從茲假堂而尊奉三官大帝,始於當嘉慶年間,向後凡遇防蕃災厄,每禱必驗,庄民深信賴之……」。參見尹章義,《新店市誌》(台北:新店市誌編纂委員會,1994),頁120。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